理论评论

  • 霞光,将你辉映成红船——浅谈歌剧《红船》史诗品格的追求  歌剧《红船》所表现的是历史的车轮开进了原本朦胧的新时代壮观情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大地的“徘徊”。那是怎样的“徘徊”呀,是地下的惊雷在潜行,是熹光在黑云中穿透,是奔涌的...
  • 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以大美丹青展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浓墨...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专题美术展览,掀起了用美术的方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热潮。这些展览既汇集了美术创作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名家名作,更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上的新成果...
  •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近日,众多上海市民和游客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瞻仰红色文物,了解党的创建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在近几年的国内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特地去到“红色圣地”,足迹遍布淮海战役纪念...
  •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正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一百年前,中国也同样经历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不过那是苦难的中国经历的一场外有帝国主义瓜分、内有封建势力复辟、仁人志士日渐觉醒的以启蒙思想改造社会救亡图存的大变局。中央广...
  • 中国文人画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审美观念随着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审美理想而不断变化,也随着不同阶段文人画家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艺术实践而不断丰富。北宋“书画同源”观念的兴起,就将作为书法品评标准之一的“书卷气”引入文人画的审美观念...
  •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大批美术工作者怀抱“艺术救国”的理想,创作了许多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斗志的美术作品。抗战胜利后,关于抗战的记忆以各种媒介保存、延续与强化。美术,以直观可视、感染力强、易于传播的特质,成为礼赞抗战英雄、弘扬家国情怀的有力...
  • 田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也是了不起的诗人,还在电影、音乐、书法等领域颇有造诣。田汉的一生,不断追求光明,不断奋斗创造,不断探索前进。在他身后,留下了60余部话剧歌剧、20余部戏曲、2000余首诗歌。田汉(1898—1968),...
  • 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同时是一位长期专注于戏曲人物画创作的画家。中国的戏曲从大漠雪域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富丽堂皇的殿堂、优雅幽深的庭院到人头嘈杂的江湖、庙会、集市,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一套系统的虚拟写意的美感形式,道尽一个古...
  • 2021年06月04日 在自然中认识自然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布面油画) 吴作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国家为了发展国计民生,先后举全国之力治理淮海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患。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先后发出号召和指示:“一定要把...
  • 2021年06月02日 风格即人
    朝云瑞日(中国画) 许钦松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审美格调、学养阅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所谓“风格即人”,初看许钦松山水画,很难不被其笔下山水营造之势所震撼。走近细观,笔墨繁密,在空间处理上疏密有致,繁中不乱、密中有序。似乎有意拉开人与自...
  • 为了缅怀曾经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为了让后人铭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伟业,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旨在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和伟业的美术创作开始兴起,而在象征新政权的天安门广场上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则把这一代表新政权的国家意志表现...
  • 并非简单“搬用”,而是有所“发明”——新时代文学创作如何面对文学传统  在“时代与文学”的命题下,将目光从传统的“纯文学”延伸至更大范围内虚构的想象性写作,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叙事,正在与当下的中国生活、中国经验发生着更为密切的关联——...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发于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 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发...
  • 肖建科作品  诗词、书法和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艺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是传统文人寄托情感、表达审美的理想方式。时至今日,尽管书法、绘画及文学形式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古人的面目样式与审美追求,但仍然有一批热爱并沉迷传统精神,沿着前人开创的...
  •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版剧照,图为第一场“常青指路”三人舞(蒋祖慧编导)。图片由蒋祖慧提供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旋律铿锵,斗志昂扬,当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
  •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美术工作者将艺术追求融入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大潮,创作出许多彰显民族抗战意志的经典之作。这些诞生于烽火之中的丹青画卷,将伟大抗战精神凝固成视觉史诗,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不屈意志的视觉表征 纷飞的战火,唤起了广大...
  •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2021年3月22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西省文联等在江西赣州举办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回顾总结百年来红...
  • 刘先琴的长篇报告文学《张庄之问》(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关注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在短短几年中,旧貌换新颜,成为当代中国向贫困宣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时代样本。这部作品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仰仗的并不只是题材的优势。鲁迅在谈到木刻时曾深刻地指出...
  • 去年夏天,辽源作家王德林来电话对我说,他用五年写了本书,想请我为本书写篇评论,我几乎没迟疑就答应了。我对他说,你若能请名家写最好了,你若坚持让我来写,就请耐心等待。德林信守承诺,半年过去了他没催我。一我答应德林写所谓的“评”,并非我的文字怎样,而是基于两...
  • 吴为山  吴为山先生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雕塑家,由他提出并践行的“写意雕塑”广为世人所知。虽以雕塑名世,但吴为山成就却远不止于雕塑。就理论研究而言,他的艺术观念、美学理论、教育理念、传播意识和文化观点均值得细品。事实上,吴为山是一位跨界者。他...
  • 2021年04月26日 万壑千岩独杖藜
    中国山水画的成型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美学动力。因此,高远、平远、深远这“三远”作为基本的样式,从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到明代沈周的《庐山高》都维系了高远范式中的结构方式,而黄公望于中间阶段的贡献,是用笔墨来表现平远范式中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到明初山水...
  • 2021年04月19日 中篇小说的世纪之路
    中国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便带上世界主义的性质。这不只在于由文言到白话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文学观念的革新。从此,出现了新的文体,新的主题,新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于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开始了。 以文体论,所谓“文学革命”最早从诗和散文开始。小说是后发的,先是短...
  • 毛主席在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油画) 鲍加  淮海大捷的胜利场景、毛主席在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伟岸身躯、三峡水库的宏伟规模、大漠里的驼铃悠扬……这些都呈现在4月7日至1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风华凝粹——鲍加艺术展”上。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
  •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革命风起云涌,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木刻版画作为新兴艺术媒介的突出代表,不仅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起到支援抗战、提振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还以强悍的美学语言,成为当时...
首页 2 3 4 5 6 7 8 9 10 尾页 共981条信息/共40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