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 2017年12月26日 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实践和经验,更要发掘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叙事智慧。本期围绕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研究推出三篇论文。其中,傅道彬教授认为,《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在于“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
  • 古人云“画以载道”“无德不成画”“作画先做人”。其实绘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建立在工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以物象及人类个性的表现为目的,为物质性绘画,属于一种生活技艺或工具;一类建立在某种思想理念的基础上,主要是对某种观念的探索和表达,为精神...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乐对中华民族的标识意义从唐代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的如是言中清晰可见。“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礼记·少仪》亦...
  • 400年前,与莎士比亚同时出现并且同为剧坛巨匠的汤显祖曾指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这句话既是他的文学主张,也是他对戏曲创作规律的概括。在汤显祖看来,“意”是置于首位的。后来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正与此一脉相承。“意”指的是作品旨趣和思想内...
  • 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 秋是大自然的季节,是文人的心品,是儿童的欢娱,是笔墨纵横间的旷达,也是萧疏清雅里的别致。在对秋的渲染中,最赏心悦目的一幅画,便是明人蓝瑛的《白云红树图》。此图传承“晋唐样式”,积色勾染,可谓明清之际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
  • 今天,“日常生活美学”成为一个热词。在中国,这些见解似乎古已有之。我们曾遥想三国人物,追慕魏晋风度,梦回盛唐,依据《清明上河图》去体察当年汴京开封的都市风情。我们也习惯于欣赏生活中的美言美行、美情美景、美色美味。正是日常生活,开启了我们对东方审...
  • 时至秋季,天地肃杀,对于农民来说,秋天代表着收获的喜悦,而对于内心纤细敏感的文人来说,看到落叶归根,北雁南飞便从心中产生一种由盛转衰的悲凉之感,这种悲凉之感郁结于心,便只能通过吟诗造句来进行排遣。
  • 关山月一生的艺术创作总是与时代相共振。从上述抗战时期的抗战主题画创作,民族文化复兴思潮中的西北写生之作,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新开发的公路》(1954年)、《山村跃进图》(1957年)、《向海洋宣战》(1960年)、《绿色长城》(1973年),无不如此。关山月那紧扣历...
  • 文学的生活化,是指文学创作不仅出于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作为社会生活行为而存在,创作目的直接指向现实生活,而不是文学自身。文学社会学认为:一个文学作品,当它具有了某种声誉,因而有了一定的价格时,也就具有了交换价值,其作者就可以凭借它去换取想要...
  • 今年是程乙本《红楼梦》诞生225周年,亚东标点本问世90周年,也是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公映30周年。理想国推出绝版多年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台湾桂冠版《红楼梦》,以此邀约我们思考:为什么说程乙本是最适合普通群众阅读的普及本?《红楼梦》的神话叙事与文...
  • 庄子是先秦思想史上最具有美学趣味和艺术情趣的思想家,之所以如此说,原因在于庄子的心性之学所饱含并指向的那种对人性之“真”与“美”的理想和追求。对人性至真、至美的彰显和高扬,使庄子的心性之学具有丰厚浓郁的美学意蕴。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艺术精神、诗的艺术思维、诗的艺术语言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全面渗透和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人文化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流布。中国话剧人拥有的中国文学诗化传统的深厚根基,创造性地将西方话剧转化为积淀着民族艺术血液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
  • 一个王朝的背影就在这历史的潮涨潮落中渐行渐远,但兴起于这个民族的服饰却经过百年改良,一步步走出石砌的山城,走进繁华的都市,走向时尚中心,惊艳了整个世界。这正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尺短寸长的魅力所在。
  • 近日,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昆舞专家委员会,昆舞为更多人所关注。昆舞源于昆曲,是对昆曲表演艺术优质基因的提炼以及传承发展的成果,也是继“戏曲舞蹈”“汉唐舞蹈”和“敦煌舞蹈”之后产生的又一带有流派意识的中国古典舞形式。虽然昆曲历史悠久,但昆舞还是一个...
  • 日前,浙江人文大讲堂在浙江财经大学开讲。这一期的主讲人,是孟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题目是《汉字的奥秘与孟子的药方》。殷老师带来了纸墨笔砚,用说文解字的方式讲解、学习儒家文化。他从最简单的“人”字入手,告诉我们古代的文字背后都...
  • 2017年07月14日 王维禅诗的圆融境界
    王维禅诗的圆融境界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色空的圆融;二、动静的圆融;三、生死的圆融。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三而一,一而三的:色空圆融,动静圆融,生死圆融,色归于空,动归于静,生归于死,同时空中有色,静中含动,死中蕴生。王维的禅诗创造了充满禅悟之美...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留给后世的“横渠四句”。横渠书院是张载的讲学之地,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张载仙逝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
  • 夏金桂找茬,嫌香菱这名字不通:哼,菱角又有什么香味? 香菱说:菱角花有香味的。还有荷叶莲蓬,也有清香的。虽然不比花香,但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细去领略,那香味比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子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 这是...
  • 2017年06月19日 官学的沿革
    在中国古代,与私学并存的,是官学。所谓官学,就是官方的最高学校。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概括:“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尚书•舜典》有:“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足见,上古已有专职教育的最高长官,那么,地方也一定会有相应的机...
  • 一批90后艺术生近日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在Bilibili视频弹幕网站火了。这首歌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助益中学生背诵古诗词,它也为传统文化开启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古风音乐、新媒体纪录片、吟唱诗社、传统文化自媒体……随着媒介技术和传播形态的不断...
  • 2017年06月03日 说书房联
    书房是读书人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外出云游,除了吃喝拉撒,书房几乎成了读书人消磨时光的唯一所在,读书人钟爱自己带这方天地,于是为自己的书房命名或书写对联,这也是古今文人雅士的一个癖好。对句,特别在旧时代封建社会,是他们展示文采风流,寄托自己心性志...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前玉器,商周青铜,秦汉古玺,魏晋书法,唐宋绘画,明清瓷器,就如同中国文学之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般著称世界,并被公认为世界之瑰宝,艺术之巅峰。它们构成中国艺术品发展的基本源流和成就特征,鲜明地刻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更是历代鉴...
  • 木雕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跨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以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以充实、丰富的内涵,宣...
  • 经典一词古时候是指“经”和“典”。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首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尾页 共346条信息/共1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