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眼在远处 手在近处
——眼在远处 手在近处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晏绍祥 时间:2015-02-10 【字体: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武 寅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坊间世界通史类的著述已然不少。抛开多卷本的世界史不论,单卷本的世界通史也有不少,稍早有威尔斯的《世界史 纲》,最近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不过他们大多出自西方学者之手,虽然都希望能够阐释人类在世界上的发展,但观点和风格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欧美世界的烙 印。出自中国学者之手的单卷本世界史并不多见。准此而论,由武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就 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该书作者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大家,眼界宽阔,对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也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非常有限的600多页的篇幅中,他们尽力展 现了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界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如何体现世界历史不同时期的特征,是任何一部世界通史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马克垚先生论及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 编纂世界史的实践,认为现在的世界史仅仅是一种“准世界史”。可是,正因为当前的世界史仍是一种准世界史,才需要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学者大胆尝试和实践, 努力寻找编纂世界史的新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学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编纂世界史,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眼在远处 视野开阔

吴于廑先生曾指出:“眼在远处,手在近处,视野要开阔,研究要具体”,是研究世界史的不二法门,笔者深表赞同。就“眼在远处”论,《读本》 的处理相当成功。古代部分在概述人类的起源与文明和国家的产生后,依次论述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重在把握不同地区不同文明 的特征,较好地展现了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基本状况。及至中世纪,中古西欧获得了三章的篇幅,分别涉及蛮族国家的建立、封建制度的一般特征和中 世纪的文化成就,随后依次是阿拉伯、拜占庭与东欧、东亚、蒙古、奥斯曼帝国、非洲和美洲,以文艺复兴终篇,既展现了中古时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不同特征,也体 现了人类历史在中世纪时代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加强,形成西欧、东欧、阿拉伯、东亚几大主要中心,以及非洲和美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眼在远处”的视野要求,近代部分的处理最为人称道。作者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开始,引出环球航行和全球物种交流,第十八章的《白银资本》 对白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与影响的概述,形象地展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经济与贸易的一般特征,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解释中国在近代的后进提供了 基本背景。随后的几章主要围绕西方进行,分别涉及欧美现代化的不同方面,思想的变革、近代国家制度的兴起、工业时代的来临、政治民主化等。有关亚非拉的各 章,意在说明仍处在农业文明的地区面对西方国家兴起的反应。此时的世界历史,真正具有了世界的味道。承续近代史的现代史,因为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相互联系的 进一步加强,更强烈地体现了世界发展的整体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不过是短暂的和平,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二战 中苏联和美国的作用,奠定了40年代末开始的冷战基本格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方面有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表现的活力,也有苏联东 欧的剧变和冷战格局的结束。然而冷战的结束和美国的一家独大,让多种社会问题在新世纪以不同形式的危机爆发。新世纪的人类虽然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却也不得不面对环境恶化、人口膨胀、恐怖主义、美国文化霸权等多种似乎一时难以根治方案的危机。

手在近处 研究具体

宏观框架的合理,体现了这部世界历史读本的世界性,对具体史实的叙述,则体现了吴于厪先生强调的研究世界史的另一重要方面:“手在近处”。 《读本》的主要作者都是各自领域内卓有造诣的专家,基本史实的准确性自不待言。在本文作者看来,《读本》还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汲取和反映了世界史 领域的新成就。这里仅举两例说明。

第一个例证是对希腊城邦特征的解说。学界流行的定义: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乡村的国家,突出了这类国家的城市特征。《读本》注 意到原苏联和西方学者的成果,指出将希腊语的polis译成城邦“并不准确,因为就城市与乡村对一国的意义而言,农村是希腊列国自给自足理想的必要前提。 所以希腊国家都以农为本,土地与债务问题是各邦优先处理的问题。而且,古希腊不存在城乡社会的差别。在一些邦,是否拥有土地反而成为是否具有公民身份的标 准,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同居住地没有关联。此外,希腊还有少数没有城市、只有乡村的波利斯,如斯巴达就没有城市中心,也没有防御性的城寨,斯巴达 人认为勇敢捍卫国家的公民躯体是一国最好的‘城墙’”。(第105页)短短几百字,既冲击了传统的城邦定义,也说明了希腊城邦多样化的特征及其与近代国家 和社会的基本区别。

第二个例证是近代部分有关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3页稍多的篇幅内容相当充实。关于美洲印第安人在近代早期的命运,该书用具体的数字和几条生 动的材料,把病毒在新大陆的威力,特别是对印第安人的影响,包括对印第安人精神世界的冲击,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另一方面,新世界物种玉米、马铃薯、番 茄、花生等向欧洲和亚洲的传播,不但改变了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膳食结构,更刺激了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人口增长。值得注意的,该书还提到旧大陆物种如小麦、 马、牛、羊等传入新大陆后,彻底改变新大陆人口的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史实(第343-346页)。一来一往,充分展示了近代海道大通和整体化的世界影响。而 在《白银资本》一章中,作者承认17-18世纪贵金属大量流入中国的实际,但用两句话形象概括了这些白银在中国的作用,“白银在中国被用作货币本位金之 余,主要作为贵金属,被官僚和富商囤积起来”,并未被投入生产之中。欧美与中国对待白银的基本态度,还有随后有关明清统治者对海外商人与华侨政策的阐释, 成为两个社会在近代不同走向最为形象的说明。

如何处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读本》立场非常鲜明,“中国史是世界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读本在叙述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时,把中 国史的相关内容很自然地糅入其中,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启发人们在全球视角下,对本国历史进行深深的思考。” (《引言》第3页)兼顾了中国和世界的立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稍有遗憾的,是《读本》略去了从先秦到唐宋时代中国的历史。如果在古代和中世纪部分各给相 关时期的中国历史留下一章,也许能使国人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此外,如果在书末介绍若干种通行的著述和基本史料,对普通读者登堂入 室也许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世界历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