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文学三大新现象——浅俗化、小说失衡、青春杂志异军突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泽生 时间:2012-07-02 【字体:

  
  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召开了《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谢寿先、陆建德、雷达、梁鸿鹰、彭学明、吴义勤、孟繁华、张志忠、解玺璋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文学蓝皮书共22万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结集出版。它是2011年文学概述和大事记,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带领10多名成员作为学术课题完成。


《中国文情报告》白烨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学走向浅俗化
  2011年是一十年代的第一年,这本文学蓝皮书道出了这一年乃至这几年一个重要的文学社会现象,即:文学阅读的浅俗化。而文学阅读的浅俗化,直接导致文学的浅俗化。
  此次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说,过去,我们在对文学与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中,更多地强调文学的教育、认识与审美功用,也就是文以载道、文以传美思想,而对文学还应该有的休闲、宣泄与娱乐的功用认识不足,甚至有所忽略。但这些年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把轻松化、娱乐化日渐抬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矫枉过正了。
  课题专家们认为,文学的浅俗化,与整个社会文化的浅俗化息息相关各类电视节目都极力追求娱乐化、游戏性;学者的学术讲坛被打造成变相的评书连播,或历史故事的噱头操作;交友相亲节目被编制成写真方式和娱乐性质的美女秀电视连续剧;报纸与网络传媒因为追求娱乐至上,演艺明星成为各种话题的重要主角,他们的各种八卦消息都会成为充斥版面与占据首页的新闻与要闻。在以找乐的方式媚俗的世风影响之下,文学的阅读也向浅俗的方向一路滑去,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便是那些缺少人间气息与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文学作品在网际与纸媒都大行其道,不仅拥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而且为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所看重,容易发表(特别是网站)和出版,容易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形式的延伸产品,以全媒体的方式广为流传。而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读者,因为感性大于理性,好奇又缺乏辨识力,不仅习惯于视屏阅读、图像阅读,而且追求轻松阅读、快餐阅读,对青春成长和人生成熟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纸质阅读、深度阅读反倒被当做过时的老朽传统,被忽而略之,甚至弃之不顾了。这种阅读取向,这种受众构成,再反过来影响文学生产,会使传统文化与经典文学的生存更为萎缩,发展更为艰难。
  文学蓝皮书认为,文学阅读看起来是文学传播之中的一个环节,但其实是文学生产的终端所在。而阅读本身,内含了接受、学习与教育的多种功能与多重意蕴,如果文学生产的这个终端是浅俗化的,那就使文学生产的意义大打了折扣,并在受众层次与文化情趣诸方面给未来的文学发展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无形的障碍。因此,文学阅读的问题,既关乎文学生产,又关乎文学大局,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来解决。

  小说失衡:长篇小说太盛行,中短篇小说受冷落
  在小说创作领域里,长篇小说从过去的年产2000多部,猛增到2011年年产4000部左右,而且以接连不断的研讨会、畅销书排行榜等方式,在文学领域一家独大,在文坛的影响如日中天而且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白烨在《中国文情报告》的总报告里这样写道,与此成反比的,是中短篇小说的写作颇显冷寂,生产趋于萎缩。这种不够景气的情形,既表现在有志于中短篇小说写作的作者为数不多,后继者为数寥寥,又表现在发表中短篇小说主要阵地,已退缩到体制内所主办的数量不多影响也有限的传统文学期刊,在当下影响巨大的网络文学与文学出版中,或者没有立足之地,或者不在视野之内,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这个失衡的小说怪现象,记者最早是在去年春天参加丹霞杯全球华文大赛颁奖会上听说的,有一位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提名的小说家谈到文学集子出版之事时说,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出集子比较困难,而长篇小说出版则很容易。写中短篇小说的优秀小说家缺乏,文学期刊最缺的是中短篇小说,尤其是好短篇。
  近年来,长篇小说受到厚爱不仅如此,甚至连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都是长篇的更受欢迎,而中短篇小说甚至是中短篇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出版集子都十分困难。
  历史上,我们有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红楼梦》《三国演义》,也一样有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欧·亨利、博尔·郝斯、卡夫卡、蒲松龄等,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
  文学蓝皮书对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做出了如下描述:有些小说家只以长篇小说为写作目标,更有快枪手几乎一年推出一部,人到中年就已经长篇等身了。
  书中分析原因认为:一是网络小说通过炒作长篇小说,引起刺激,不断连载,吸引读者不断阅读,扩大网站影响力;二是出版社觉得长篇小说能够通过版权经营、改编成影视剧进行延伸性经营,可以取得一连串经济效益,而中短篇小说比较难做到。
  这是商业利益所驱。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三方面原因:一是中短篇小说选集,各出版社可以不断交叉遴选、不断出版,版权的唯一性难控,难以带来再版的滚动利润;二是现代读者心理,追求个人的自我独立,喜欢繁华纷扰,不喜欢简约凝练,独立、完整又繁华纷扰的长篇小说切合了这种心态,讨读者欢迎;三是文学商业炒作包括作品研讨会、评论文章、媒体消息等,也偏重长篇小说,冷落中短篇小说。
  物极必反。也许还没有到过分极端的那一天,一旦到了那一天,一切就会反过来。

  青春杂志书异军突起
  杂志与书的合一,也是近年中国的一个特殊文学现象。白烨在此书的总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青年作家主办杂志书的势头不减,是青春文学领域里另一个新的增长点。
  2011年以前,杂志书已经出现,那是一种用书号不定期出杂志的一种边缘做法。
  杂志书即将杂志和书籍合在一起,成为独具魅力的杂志书。它是日本创造推广的一种新文化商品,文字少图片多,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没有杂志的时间限制,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专题。
  但到了中国后,杂志书的内涵和外延又有了一些变化。
  随着一大批青春文学作家的不断涉足和花样翻新,以主编个性为风格,以作家粉丝为主要读者群的青春文学杂志书声名鹊起,除了前几年异军突起的郭敬明的《最小说》、饶雪漫的《最女性》、张悦然的《鲤》、蔡骏的《悬疑志》、郭妮的《火星少女》之外,在2011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分别由著名青春文学作家笛安和落落主编的文学杂志《文艺风赏》与《文艺风向》,春树推出了自己主编的《缪斯超市》,饶雪漫又主编出版了《17》,盛大文学推出涅槃灰等领衔的《青瞳Ai小说》,磨铁图书推出南派三叔主编的《超好看》等等。其中,《17》是以17岁少女读者为服务对象;《青瞳Ai小说》主要侧重于青春爱恋与都市言情,《超好看》则主要限定在玄幻、仙侠题材。
  这种由青春作家主编杂志书的现象,是想用个人作为文学名人或偶像的影响力,对作家个人的名牌进行延伸,打造杂志书的名牌,壮大读者群和发行量,滚动名声和商业利润。
  作家和主编毕竟不是一回事,有的人可以两者兼得,但更多的作家在写好作品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办好一本文学杂志,所以,青春文学杂志书群起而上的结果是,有的杂志书必将因为亏损而被淘汰,少数则历经市场考验,在图书和期刊市场上始终亭亭玉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