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力从何而来 如何用好奖项的权威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舒艺 时间:2014-01-17 【字体:

  
  文艺评奖是文艺评论介入文艺创作现场、推动文艺繁荣的重要手段。专业协会组织怎样更好地发挥专业评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身处音乐评奖遍地开花、荧屏音乐类比赛和选秀节目夺人眼球的生态之中,金钟奖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自身定位。在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看来,金钟奖是比赛,音乐选秀是节目。一位专业人士的评价更是简洁明了:美声、民族唱法青歌赛用‘麦’,金钟奖不用‘麦’。第九届金钟奖声乐比赛的现场就一律用钢琴伴奏,不使用麦克风和音响,摒除外在因素对声音呈现的影响。
  以纯粹性赢得了口碑,以专业性打造了权威,而如何用好奖项的权威性,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是国家级文艺奖项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责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承载着发展中国音乐的导向意义和文化责任。第九届金钟奖在赛制上的几个新变化体现了这个特点:首次设立民乐组合单项评比及新作品演奏奖,赛场上演奏的民乐作品80%系新作;声乐比赛美声组第一轮复赛时必须演唱中国歌曲,既考验演唱者的原创性演绎,也借此推广中国作品;设立钢琴与弦乐重奏比赛,培养乐手的协作精神。
  不能因为奖项是国家所给的资源就可以高枕无忧,金钟奖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徐沛东指出。近年来金钟奖尝试多种模式的呈现形态,正是基于密切公众、提升社会影响力的考虑。落户深圳并在深圳卫视播出的金钟奖流行音乐比赛,此番就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不回避公众的目光,才谈得上真正的引导力。专业评奖若一味顽固守旧,失去社会关注,成了小圈子里少数人的自娱自乐,那将背离评奖的初衷。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