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收获——煤矿文化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李韦鲁院学习总结

来源:中国煤矿文化网 作者:李韦 时间:2013-05-31 【字体:

  
  在中国煤矿文联和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的推荐下,经过我所在单位中国煤炭报社的批准,今年3月1日至4月28日期间,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习。
  鲁迅文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初成立的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任所长。2002年从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开始,到目前高研班已成功举办了19期,被称为中国作家的黄埔军校,一大批优秀中国作家从这里走向文坛。19期高研班与以往各届不同,它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举办的,为顺应国内形势,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为十九期和5月10日开班的第二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确定了作家的责任与使命主题,并且,据鲁院领导介绍,这两期的学员将作为代表参加于今年十月在北京召开的青创会。
  鲁院的学习共分为三大部分,时事政治、文学讲座和社会实践。时事政治课,由中央党校的知名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从中共十八大看中国政治走势》、《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等课程;文学讲座由王蒙、蒋子龙、苏叔阳、梁衡等知名作家担纲,给我们讲授了许多精彩课程;社会实践,学校组织带领我们去了西柏坡、西安、延安等地参观学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尽管还没来得及好好整理一下两个月以来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愿,但最想的,还是先把沉甸甸的收获写进鲁院的这段记忆里。

  一、结交了朋友,宣传了报纸
  这次学习也是一个很好地宣传煤矿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文学圈内,提高了煤矿文化的知名度。在这次参加学习的50名学员当中,都是来自全国各省作协推荐的专业作家和来自总政、电力、石油、钢铁等行业的文学、新闻工作者,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地,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多次和他们有过文学上深层次的接触和交流。如河北专业作家常聪慧,在她的作品研讨上,我被确定为我所在小组的发言人。我认真研读了她的几篇短篇小说,也和她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学到了一些她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技巧。还有军旅作家侯健飞、浙江作家苏沧桑他们的作品都让我学到很多,也感受很多。
  在鲁院学习期间,我也通过鲁院这个平台和中国作家协会相关部门领导有了一定的接触,如结识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并和她成为朋友,她也很爽快地答应有机会为我们写稿。和鲁院的几位老师成了朋友,除向他们约稿外,也把我们的报纸介绍给他们,多次拿我们的报纸征求他们的意见,鲁院副院长李一鸣还给太阳石版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在学习期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指定的辅导老师,我的辅导老师是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他教会我们很多文学创作技巧及文学知识,在一些探讨当中,他的许多思想也给我办好副刊版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借鉴。
  这段学习生活,让我感到最有收获的是,约到了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些已经在我们太阳石版上发表,还有大量的作品等待下一步发表。

  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许多名家的精彩讲座,不但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增长了见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在这些讲座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位老师是梁衡老师和蒋子龙老师,《文章写法》凝聚了梁衡几十年的新闻和文学经验,对我的新闻从业工作和文学写作爱好很有帮助,在理论层面上开启了心灵的一扇窗,一扇门。蒋子龙老师的讲座让我更清晰地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他对文学创作的独到理解给了我很深刻的启发。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古城西安,充分感受到了祖国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采访克隆羊基地让我们增长了科技方面的知识和见识,有鲁院的老师说,这一经历可以为我们将来创作科幻小说提供素材,我认为,可以让我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不但让我们积攒了文学素材,也使我们领略了发展中国家高科技的崛起,以及科学发展给国家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联想到自己,更坚定了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应更多地肩负讴歌我们的国家,歌颂我们的人民的责任和使命。

  三、深化了理念,拓展了思路
  总感觉自己想问题过于简单,没经过挫折的考验,这样的思想不利于创作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心底也时常在纠结,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思想能给我的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提供足够的正能量?在两个月以作家的职责与使命为主题的教育中,思想深处多了许多思考,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写什么样思想内容的作品,也让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前进的方向。
  说到底,新闻和文学创作的根一样,在每个新闻工作者和作家的心里,这个根应植于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广袤大地上,牢记三贴近思想,才能创作出人民满意的文学作品;具有一种正确的思想,明确一个方向,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四、交流了经验,增加了积淀
  经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对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自己怎么看,自己有哪些差距,同样的问题,同学会怎样看?在鲁十九,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无疑是各省和各行业的文学创作精英人才,每个同学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经验,特别是,通过两个月时间和同学的不断交流,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创作闪光点,如班长侯健飞的真情创作和苏沧桑同学的才情创作,很多同学对文学领域的独特理解及他们的才华也让我增加了一定的文学积淀,一定对自己今后的创作很有帮助。这期间,也大量阅读了同学的作品,他们的思想对自己也很有帮助,也同样学到了很多文学创作技巧。

  五、丰富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文学和新闻是相通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在自己所负责的太阳石副刊版面,如何将其办得更好,办出自己的特色,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通过在鲁院期间的学习,有效解决了困扰自己许久的如何让文学版面更新闻化,如何完成两者完美结合的问题,为自己办好副刊版面增加了正能量。

  (作者系中国煤矿文化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煤炭报社专刊部主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